2024年5月6日,上海中学于大礼堂举行“院士进校园”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中国运筹学会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大气动力学家穆穆,为上中学子带来“大气科学与宜居地球”的讲座报告。上海中学冯志刚校长代表全体师生对穆穆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__local/A/F7/F4/448D92A29D536F2624A6A4B05D7_8EC6AEE1_442BD.jpg)
(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与穆穆院士合影)
![](/__local/2/EA/E4/E815BAC5D3EA8097422DC2267A1_8E2E76E3_4FC1E.jpg)
(合影)
穆穆院士描绘了人类追求天气与气候预测的历程,这是一段从古老神秘到现代科学的演变。在远古洪荒时代,人们面对变幻莫测的天气和气候,往往只能求助于神灵,希望从神秘的力量中得到指引。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开始尝试从年复一年的寒暑交替中总结经验,逐渐认识到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穆穆院士着重强调了海洋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__local/D/4D/E6/0343A90E5CE15D8F38309791099_CFAE1F20_3B2DC.jpg)
![](/__local/A/12/05/38BFBFAAD8ADE28A8093FCCF9D1_060E365D_418A5.jpg)
(穆穆院士于大礼堂开展讲座)
进入近代,随着基础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开始从物理、化学等角度探求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原理机制。科学家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实验验证,逐渐揭示了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预测天气和气候的理论基础。
然而,大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混沌系统。观测误差、模式中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非线性等因素,使得天气和气候的预测变得异常困难。即使是微小的观测误差,也可能在预测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偏差。同时,大气中的物理过程也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使得我们的预测模型难以完全准确地描述大气的真实状态。
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放弃对天气和气候预测的追求。借助超级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我们已经能够建立起更加复杂和精确的预测模型。这些模型能够模拟大气中的各种物理过程,并预测未来的天气和气候变化。虽然预测结果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我们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趋势,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气科学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加深入的进展。我们将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大气的运行规律,提高天气和气候的预报能力。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观测误差和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预测模型。
大气科学现代科学百花园中璀璨夺目的一枝,她以能够为人类社会做出有价值的天气与气候预测而芳香四溢。大气科学是集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宠爱于一身的女神,欢迎上中学子近距离目睹她的风采!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龙门学子有志于大气科学,为祖国的强盛发展做出贡献!
![](/__local/5/4C/93/71116681C6400113B609879AEA5_B7CC6CE1_6365E.jpg)
![](/__local/E/CF/A9/939F1243E0850290BF62EE58BB0_75977DE8_5B421.jpg)
(讲座现场)
(文:高一8班 吕有为、胡晨、实习生杨晟浩/图:杨嘉伟/编辑:胡晨、实习生吴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