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1日下午,新时代学校德智交融与研究型教师成长研讨会于上海中学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中学党委、民盟上海中学支部、民进上海中学支部主办,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党委书记张泽红、党委副书记刘茂祥、党委委员、上海中学基层党支部党员代表、民盟上海中学支部代表、民进上海中学支部代表参加研讨活动,共同探讨研究型教师的成长路径,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上海中学党委委员、教学处主任树騂主持本次会议。
冯志刚校长从学校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本校教师成长提出期望和要求。冯校长指出,研究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不断精细化教师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上海中学教研组的研讨氛围,在课程教学间实现德智交融。他强调要明确政治方向,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多党合作,同舟共济,共创未来。
张泽红书记强调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标杆,打造高素质的上中教师队伍,坚定理想信念,在润物细无声间进行德智交融。她提出研究型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敢于质疑,勇于挑战,善于反思,不断突破自我。她强调党员教师们起到先锋表率作用,民主党派教师们积极参与,强化使命担当,聚焦思想建设,打造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的工作纪律,共同推动学校发展。
研讨环节,民进上海中学支部、民盟上海中学支部和上海中学基层党支部党员代表发言,围绕“落实学科德育、强化德智交融”与“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行分享与点评。
民进会员汪妍老师以“春风化雨润心田”为题,探讨如何以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设计好一堂语文课,并通过德育渗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她强调德智交融课程应结合学生兴趣选择文本,鼓励学生科学创新,以“问题从学生中来”为宗旨设计课堂。她表示德育教育应通过引导、渗透和感化,让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发现并领悟科学精神。
民进会员李萍老师分享“挖掘育人价值,渗透学科德育”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她通过展示“新时代普通高中科学教育与科学素养培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的公开课案例,强调德育与智育为教育的两大支柱,德智交融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能促进学生辩证地看待科技应用的影响、表达个人的批判性思考和见解。她期待通过德智交融教育,学生能碰撞思维、增进修养、涵养品德,成长为坚定自信、胸襟开阔的人。
民进上海中学支部主委钱文莲老师就两位民进上中支部教师代表发言作点评。她强调落实学科德育、强化德智交融在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作用:汪妍老师将语文学科的感性认知与科学理性的逻辑思维汇集一堂,通过文本细读感召学生科学品质,润物细无声间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以精神共鸣传递德育内涵;李萍老师聚焦多模态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在学科中搭建起学生道德培养的平台,以丰富的活动设计浸润学生的品德修养。她表示新时代的学科德育渗透必须重视其时代性,以学生思维发展作为德智融合的重点所在,实现德智融合在教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协同发展,培养出面向未来的可期之才。
民盟盟员葛晨娴老师分享教授《全概率公式》一课的经验,和基于课程产生的关于研究型教师个人成长的思考。她认为课堂教学需要基于实际学情与知识深度需求,在课堂设计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点燃学生求知热情,以谦逊勤勉为教育方针,促进教学相长。她表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研究型教师应当持续学习、善于反思、敢于创新、乐于合作,积极提升个人研究素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推动教育科研的持续发展。
民盟盟员李泽琛老师以“融合与分享——公开课中的跨学科教学模式学习与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为题发言。她分享从开设跨学科课程到研究型导师的成长之旅:融合古今科技与艺术榫卯结构的3D打印公开课、结合化学与陶艺配釉技术的创新课程,在课程实践中探索新时代教育模式,为学生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立体多元的学习体验,培育学生科学素养,拓宽跨学科教学视野,将多领域知识与技能相融合,促进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发展。
民盟上中支部主委罗陵君老师就两位民盟上中支部教师代表发言作点评。他表示葛晨娴老师和李泽琛老师的分享充分体现出教研组的互动交流与德智交融的学科特点,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要注重专业成长与思想品德的双重提升,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而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国际部第三支部支部书记孙灏老师分享了国际部化学学科德育融合的切实经验。他以实际情境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辩证思考与理性分析能力,通过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踏实推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他强调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举办学生作品展、PBL课程、化学日活动等多种艺术项目,引导学生创作出兼具个人艺术风格与化学科学价值的主题作品,将化学与美育互相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国际部第四支部党员代表顾颖老师以“研究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题,依托学校多样化的职业发展培训和工作坊、教研组内及组间的团队教研、一校两部的复合资源平台助力教师个人成长,将学生发展作为专研动力,共同探索科学创新的实践道路。她指出教师的发展需紧跟科学步伐,以科技赋能教育,为创新筑就翅膀,积极推动教学数字化转型,实现学生科研能力与研究型导师角色转变的协同发展。
本部第二支部党员代表王楠老师发言。她以“在德智交融中把握学科的政治方向”为题,将“明做人之理、明报效国家之理”作为个人教育理念,倡导新时代背景下的德智交融要以德为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回顾“新时代普通高中科学教育与科学素养培育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充分体现出在德智交融中把握学科的政治方向,展示政治学科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在科学素养与学科特色之间搭建桥梁,协同育人工作绘制“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蓝图。
本次研讨会的开展不仅凸显了强化落实统战工作的显著成果,又深化理解了新时代学校德智交融工作的重点难点及对策,为推动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助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未来,学校将继续以更大的合力推进教学改革和发展、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支持校园文化的多元发展,促进教师在德智交融课堂教育上不断深耕,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文:胡晨、实习生王希、实习生卢相舒、实习生朱加琦/图:汤寅钧/编辑:胡晨、实习生卢相舒)